您好,欢迎来到小店区图书馆! 

登录
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小店特色
东蒲舞龙
发布时间:2017-06-08 15:07:18 | 作者:小店区图书馆 | 阅读次数:1340次

舞龙兴起于汉代,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、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,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。到了唐宋时代,舞龙已是逢年过节常见的表现形式,寄托了百姓期盼来年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。龙城太原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,民间一般正月初十之后和二月二祭祀祖先,进行舞龙活动。

在古人的心目中,龙具有呼风唤雨、消灾除疫的功能,而太原市小店地区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,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,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,保佑当地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。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的习俗。近年来,太原舞龙这项民间传统艺术逐步发扬光大,2008年2月,素有“三晋第一龙”的太原市小店区东蒲村舞龙队,应邀赴意大利罗马进行表演。舞龙队从罗马威尼斯广场出发,经罗马大道一直表演到人民广场,沿途成千上万的罗马观众鼓掌叫好,产生了轰动效应,国家文化部对该队的罗马之行给予很高评价。东蒲村舞龙还荣获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舞龙大赛银奖;太原市“龙年舞龙大赛”金奖等荣誉。

《并州祥龙》是小店区东蒲村舞龙队的拿手节目,鼓乐齐鸣声音中,长龙入场,舞龙头的演员,动作要紧随着龙珠移动、穿梭,摆动,展现龙的生气,还得注意不能和龙身、龙尾“撞车”。舞龙身的演员要眼观六路,配合前人节奏,让龙身转动起来,才能活灵活现。表演时龙头摆动,似蛟龙出海,气贯长虹,龙身翻腾,如鱼得水,游走自如……

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:

小店区地势北高南低,平均海拔763~780米之间,以南部平川为主,东部地区为山区、丘陵地区。辖区内有汾河、潇河、五龙沟沙河、黑驼沙河等季节性河流,地下水资源丰富,地下水位较高,水利灌溉条件十分便利。小店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侯,四季分明,冬季寒冷干燥,春季干旱多风,夏季炎热多雨,秋季短暂凉爽。年均气温9.6℃,无霜期170天,年均日照时数2675.8小时,年降水量495毫米左右。

    境内农耕文化繁荣,民风纯朴、民俗活动保留状态较好,民间传统音乐气息浓厚。小店区是太原市农耕文化流行、发展、传承的重要区域,也是各种传统音乐、民间文学、传统美术、游戏竞技、传统舞蹈、传统医药及本地民俗流传较好的地区。

20170608100452_qrdbk9wbf3.jpg?v=1732491742498

20170608100454_f2xsdltei7.jpg?v=1732491742498

20170608100455_yy8k0feld0.jpg?v=1732491742498

20170608100456_xvt0b8wj2u.jpg?v=1732491742498

20170608100457_6k72cd6fpr.jpg?v=1732491742498

20170608100457_kn07y84jms.jpg?v=1732491742498



所在区域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东蒲村

历史渊源:

在古人的心目中,龙具有呼风唤雨、消灾除疫的功能,而太原市小店地区历史上以农业为主,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,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,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的习俗。

东蒲村舞龙从清代开始经过了四代人传承,第一代传承人:王志成(1878.9—1932.7)第二代传承人:王元只(1919.9—1973.8)第三代传承人:王连锁(1979.8—)第四代传承人:张二虎、王虎忠。一百多年来东蒲村舞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表演形式。  

 基本套路形式:

1、快速逆向跳龙行进

逆时针方向(向右跳转)2次立圆,执龙珠者不转身。

2、快速跑斜园场

龙珠引龙体逆时针快速跑斜园,前低后高,跑2周以上,队员虽龙体升降改变体和持杆动作。

3、龙出宫造型

龙体成斜园,龙头高昂中央,珠在4、5节龙身上方做滚珠动作,头戏珠,尾在头边做戏尾动作,珠反向重复戏珠动作。

    4、龙穿身

头跨越第5节龙身,珠引头做8字舞龙2次,珠领1、2、3、4号穿越第4节身,6号引7、8、9号穿越第5节身。

5、单侧起伏小圆场

龙珠引龙体逆时针方向小圆场,龙体在队员右侧快速上下起伏,2周龙体起伏6次左右。

    6、起伏行进

    龙珠引龙体逆时针走圆场,行进中通过队员直立高擎龙,短步托龙不断变化,龙体上下流线状起伏行进。

    7、纵向曲线慢腾进

龙珠引龙体矮步右端龙行进,左转,珠腾越第4、头越第5节龙身,2、3、4分别交叉越6、7、8节龙身,之后,珠引龙体右转重复以上动作。

相关制品及其作品:

东蒲舞龙表演器具,包括龙头、龙身、龙尾,龙珠,以及配套锣鼓等。

代表性作品:《三晋蛟龙》,特点:双龙在地面、空中翻覆腾挪、盘旋飞舞,完成双龙戏珠、金龙盘柱、蛟龙出水等艺术造型,阳刚之中流露着柔美,绚丽之中展现着别致。

传承谱系:

东蒲舞龙经历了四代人传承:

    第一代传承人:王志成(1878.9—1932.7)

    第二代传承人:王元只(1919.9—1973.8)

    第三代传承人:王连锁(1979.8—)

第四代传承人:张二虎、王虎忠

代表性传承人: 

张二虎,原东蒲村党支部书记,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东蒲舞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。

王虎忠,东蒲舞龙龙头表演者,是东蒲舞龙队伍里表演技巧娴熟、舞技高超的代表性人物。

主要特征:

一、历史久远。东蒲舞龙活动有上百年的历史,为研究山西历史及民间文化、风俗民情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。

二.内容丰富,形式独特。东蒲舞龙,全面展现龙的游、翻、穿、腾、戏等姿态,大小动作即动作组合60多套。

三、地域文化内涵丰富。东蒲舞龙的龙具、服饰、音乐体现了太原地区包容、热情、豪放的民间文化特色。

重要价值:

一、文化传承价值。东蒲舞龙流传久远,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原创基因,通过对“东蒲舞龙”的研究,有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太原地区古老的社火文化的研究。

二、健身娱心价值。东蒲舞龙,要求舞龙者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,通过动作和姿势的变化展现龙的精气神韵。具有较高的锻炼健身价值和审美娱心价值。

三、教化价值。东蒲舞龙,作为基层文化活动对社会管理、道德建设等都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,使得基层文化活动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有益补充。

濒危状况:

1、民众民事活动高度分散,人们很难有统一的时间来回归传统。

2、保留下来的资料有限,对研究舞龙文化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
3、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,掌握舞龙技艺的人年事已高,面临青黄不接的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