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小店区图书馆! 

登录
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小店特色
王吴猪胰只
发布时间:2017-06-08 15:20:50 | 作者:小店区图书馆 | 阅读次数:671次

王吴猪胰只制作工艺,是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吴姓人家传承近三百年的祖传手工技艺,清康熙年间一山东人落难到王吴村,被吴姓人家收留,出于感恩,特传授这一手工技艺。到雍正年间,王吴村生产猪胰只的作坊已有五六家,该品质高价低,很适合劳动人民冬季使用,因而名声远扬,销路很广,不仅当地热销,还远销周边省份,并成为当时太原县的贡品。

王吴猪胰子主要以民房宅院为主要生产场所,刚刚起建时,猪胰子主要用于清洁、润肤和护肤,现在的猪胰子经过后人的精心研制和不断改进越来越美化,至今这种用祖传配方精制而成的猪胰子,具有软化皮肤,增加皮肤的弹性,防冻、防裂和润肤的功能,且去污力强,有改善粗糙皮肤之功效,用后肌肤细嫩,干净、绵软,堪称“冬用皂王”。是冬、春、秋三季洗涤佳品。

王吴猪胰只的主要用料为猪的胰脏和其他几种名贵的中草药,配料十分严格讲究。

现在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的洗涤护肤产品,但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和纯天然的品质,直到今天,依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,成为冬季护肤的佳品。

20170608111838_e3hf2n81kj.jpg?v=1743646777812

20170608111839_1ynamt9rlg.jpg?v=1743646777812

20170608111840_1b2slcj8o6.jpg?v=1743646777812

20170608111841_6nl23wlxwv.jpg?v=1743646777812

20170608111842_17elt6hges.jpg?v=1743646777812

20170608111843_ry6sqnem2w.jpg?v=1743646777812

历史渊源

王吴猪胰只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产生于清康熙年间,一山东人在当地犯事,逃至现在的王吴村,被一吴姓人家收留,而且一直待他很好。为了报恩,就把手工制作猪胰只的技术传给这一家,在他的技术指导下,这家开始生产猪胰只,至今人称这家为“胰子铺”。

到清雍正年间,王吴村生产猪胰只的家庭作坊已有五六家。

现在,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仍在该村传承,由于其他产品冲击,销售逐年委缩,仅有一家在继续生产。

基本内容:

刘家堡乡王吴村手工技术生产的猪胰只,有300年左右的历史,远近闻名。

据传说,清代康熙年间,一山东人因在当地犯事,逃跑流落到现在的王吴村,被一吴姓人家收留,而且一直待他很好,他为了报恩,就把手工制作猪胰只的技术传给这一家,在他的技术指导下,这家开始生产猪胰只,这家至今人称“胰子铺”。

到清代雍正年间,王吴村生产猪胰只的家庭作坊已有五六家,因质高价代,很适合劳动人民冬季使用,名声选 扬,销路很广,不仅在本省热肖,而且远销周边省份,并成为当时太原县的一件贡品。

王吴猪胰只完全是手工精心制作,要求有严格的温度湿度。从本地和东北、内蒙、河北等地购进猪的胰脏,剥去外表油脂,挑去胰脏中的筋络,然后放在一块青石板上,用平面木槌反复捣,直至捣成浆糊状,再放入名贵中药和其他配料,继续捣糊调匀,压入模具成形,根据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,确定晾晒的时间。模具一般用硬木制成,根据人们的喜爱做成各种形状。成品穿衣、压印、包装,即可上市,严格按照工序配料生产的猪胰只,洗出来的手不仅非常洁净,而且绵、软、光,深受劳动人民的欢迎,成为劳动人民冬季洗手的必备佳品。

相关制品及作品:

 一、原料、器具

1、猪胰只:从本地、东北、内蒙、河北等地购进的猪的胰脏,剥去外表油脂,挑去筋络待用。

2、青石板:用于捣猪胰只,要求平整、光洁。

3、平面木槌:是主要的捣制工具,将猪胰只捣成糊状。

4、模具:用于制作各种形状、图样的猪胰只产品。

二、产品

将成型、晒干的猪胰只进行包装,即可上市。

代表性传承人:吴会平,男,48岁,刘家堡王吴村人,能熟练掌握猪胰只的进料、配料、加工、制作、出品等各个环节,是王吴猪胰只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。